作者:姚荣君 责编:张健
【导语】
今年,很多人将创业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疫情。但这其实是将问题和逻辑简单化了,如果一个中小企业回答不了“它如何做大”这个问题,那么疫情也只是暴露它受不起验证的一个推手而已。
实际上,即便是在疫情期间,也有中小规模的、以线下场景为主的企业能够逆市上扬,实现真实增长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樊文花面部护理连锁。
作为在全国有4000家线下门店的面部护理连锁品牌,樊文花在2020年和2022年疫情期间,连续两次交出逆势增长答卷。
数据显示,2020年4月樊文花全国门店恢复营业后,到店消费人数环比增长三倍,全国门店销售额翻倍。而今年以来,在线下门店经营承受重压的情况下,截止至4月樊文花全国开出了300家新门店,5月份又新增68家,15月同比2021年增长169%,门店数量保持高速增长。
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樊文花对企业战略的重启——重新发掘用户真实需求,并随之校准战略。
这也正是我们想传递的——在疫情这样的“枯水期”,企业战略重启,将是中小企业穿越寒冬、撬动增长的最优解法。
【摘要】
本篇将重点解析两个问题:
1、中小企业创业者应如何正确看待疫情的影响?
2、疫情不确定环境下,中小企业为什么不要全力“做内功”?
【正文】
问题一:中小企业创业者应如何正确看待疫情的影响?
在中国,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,这一直都是市场现实。如果这3年恰好跟疫情重合,那创业,就更是地狱模式了。在我们前期的调研中,中小企业普遍比较迷茫,对于创业者来说,一种情绪叫悲观,另一种情绪叫非常悲观。
这样的描述不为过。尽管很多创业者也是咬牙坚持,但这次疫情的确给整个市场按下了暂停键,即使有一个好赛道,有一个最厉害的创业者,在面对疫情无差别打击而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时,他也会收缩,也有“躺平”,甚至对自己的创业初心开始动摇。换一个角度,中小企业创业者还面临来自企业上下游、供应链、渠道商、加盟商、资本的重压。疫情期间,我们听到有些专家建议企业做收缩和自保,殊不知当整个行业甚至外部环境都在“自保”时,企业将更难走出逆境。
不能否认的是,我们仍看见一批中小企业选择坚持和继续奔跑,通过迅速且正确的调整,在危机中寻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发展时机。中国有句老话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致”,这也是中小企业创业者在面对危机时应该具备的一种逆向视角,在面对整体性危机时,在大部分企业的第一选择都是蛰伏时,作为追赶者的中小企业,找到自己最好的发展机会。
对于中小企业来说,有一个认知很重要,那就是“别人恐惧时,我贪婪”。对手蛰伏,你也蛰伏,你等春来对手也等春来,那明年春天到来的时候,体型更庞大的对手是不会给你机会的。
当然,“贪婪”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进取,不是抛弃一切的赌博,而是需要在此刻“做正确的事”,什么是正确的事?我们认为首先要去做的是回归创业初心,自己这份事业给到消费者的独特价值是什么?与竞争对手有何与众不同的差异?我们将这件事情称为企业战略,用一套已被验证的知识回答“你为什么存在?”。
丘吉尔说,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”;巴菲特也认为,“危机会让人恐慌不已、失去理性,但理性的人会让危机发挥价值”。企业战略的作用,正是让企业找到危机中的理性,觅得迷雾中的方向。
问题二:疫情不确定环境下,中小企业为什么不要全力“做内功”?
不管什么时期,对于风险抵抗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讲,都应该思考一个更本质的问题:如何做大?毕竟,商业如同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如果一个企业回答不了“如何做大”,那么疫情也不过是个推手,而非决定生死的关键因素。
做内功,并不能逆转甚至缓解这一进程。
调研中,确实有很多企业说,“战时打仗,平时练功”,自嘲说,疫情反倒成了练内功的好机会。但是,我们明确告诉他们:
眼下,最怕的就是练内功。
企业练内功,也就是提高运营效率,是一种内部的机制优化,这或许会带来一定的降本增效,但这不是最重要的,至少是不足够的。比起练内功,企业更应该思考“练内功”是为了干什么?
是让产品越来越好?让成本越来越低?是追求更高的市场覆盖率?是为了提升人才的能力?是为了优化内部流程,减少沟通成本?
在一个我们明知外部市场在发生变化的时候,做这些,是浪费时间和资源!企业更应该关注的,应该是外部。
当外部环境变化时,顾客的需求到底呈现了哪些特点?出现了哪些变化?消费人群接触品牌的消费习惯、接触品牌的渠道有没有发生哪些变化?依据这些变化,企业可以调整战术,也可以发现一到两个重大机会,赢得关键战果。
雅迪电动车的案例就生动说明了这点,2020年之前,电动两轮车领域依然是几强相争的局面,但是仅仅2020年一年,雅迪就抓住机会,完成了绝对超越,连续两年的销售额超过行业二、三、四名的总和。它的秘密,就在于将目光放在外部,捕捉到消费者电瓶车消费升级的需求变化,推出了更适合新需求的高价产品,在几个城市都发动了关键的战役,最终赢得了竞争环境的结构性变化。
新的趋势即将到来,新的机会转瞬即逝,现在,企业千万不能把目光放在内部,跟会议要绩效,跟生产要绩效,而是应该睁大眼睛,关注新趋势、新需求、新变化,并据此校正产品、渠道、推广的动作,乃至寻觅战机,集中力量改变竞争格局和地位。
而且,只有将目光放在外部,中小企业才更容易回答资本方的最大疑问:我们看到了新机会,能带来新增长,所以,投资我们不会错。
(作者姚荣君系撬动企业战略咨询创始人;国际管理咨询协会理事会学术专家;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竞争战略教研坊专家委员会委员)